新闻资讯
?
?
十九大上,健康中国被再度上升为国家战略。而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,也是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的主要指标之一。最新数据显示,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11.58%,较往年有稳步提升,但距离2020年全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要达到20%的标准还有一段距离。
?
昨日,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会上,新闻发言人宋树立在解读《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时再次指出,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健康教育全覆盖。
?
各省、地市、县到2020年要建成健康教育骨干队伍并实现培训全覆盖,50%的中小学校要达到健康促进学校标准。各贫困县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要达到本省份2020年目标水平或较2018年提高60%。要达到这个目标,需要咱们共同努力!
?
天气渐寒,有些人的状态就变成了这样,膝盖痛膝盖痛,膝盖痛完肩膀痛,肩膀痛肩膀痛,肩膀痛完大腿痛。。。
?
颈肩腰腿痛已经成了当下常见疾病,今天我们特意总结了一些骨科疾病的认知误区,快点来看看吧。
不疼了就说明没事了?
?
常有患者有这种情况,在没有强烈运动的时候,偶尔腰背腿会疼一下,一两天就好了,当时不在意,随着年纪增长,突然有一天可能就会疼痛加重,从而一发不可收拾。
?
当你疼痛的时候不要觉得都是小毛病,这些都是身体在发出预警,千万不要以为不疼了就是没事了,要及时就医,查明病因,对症治疗,别误信偏方,到疼痛不减才后悔。
休息,有时候是最好的疗法
?
常有人看病是这种心态,医生什么药都没开,就说多喝水,多休息,因此觉得医生不负责任,技艺不精。
?
其实不然,你所以为的休息就是不上班,或者出去玩,医生所说的休息是卧床在家,甚至吃喝拉撒都不下床的。
身上疼,按摩针灸拔罐行不行?
中医博大精深,按摩、针灸、拔罐都是根据穴位治疗,多有通经络、活血的作用,并且具有不开刀、不手术等明显的优势。
?
市面上有很多打着治颈肩腰腿痛的名号开设的小诊所,按摩的手法不对,极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或瘫痪,提醒各位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诊。
骨折了,喝骨头汤有没有用?
吃什么补什么,是许多中国人骨子里的认识,我们不难看到,经常有家人煲了骨汤送往医院病房。
?
但是有多少人知道:大量喝骨头汤一点用都没有,不仅不会补钙,反而易致钙流失。骨头汤不仅含钙不多,且不利于人体吸收,骨头汤里还含有大量脂肪,长期食用容易诱发高血脂、肥胖。
为什么骨科疾病吃药作用不大?
?
骨关节的供血是非常缓慢的,吃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。而且骨科疾病里面,许多都是无菌性的,无菌性炎症是相对于有菌性炎症而言的,比如感冒,嗓子疼,感染,都属于有菌性炎症。
?
而无菌性的炎症不同是:无菌性炎症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,而是因为炎症部位长期劳损引起的。所以当您得了无菌性的膝关节炎、肩周炎一类的疾病,吃消炎药作用不大。
?
?
?
眩晕是怎么回事?
在现代医学中,眩晕通常也叫头旋眼花,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症状。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,以眼花、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;以视物旋转,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,因两者常同时并见,故称眩晕。轻者如坐舟车,发作的时间短暂,平卧闭目片刻即安;重者即觉天旋地转,不能站立,有时恶心,甚至晕倒。眩晕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9.6%-51%,其中以4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(40%),65岁以上为25%,女性多于男性。眩晕多见于高血压、动脉硬化、贫血、神经官能症、耳源性疾病、颈椎病等患者。中年以上时时眩晕者易发为中风。
?
在古代医书中,眩晕有多种名称,如头眩、掉眩、眩冒、目眩、癫眩等。传统中医认为,眩晕可由风、痰、湿、虚引起,故有“无风不作眩”、“无痰不作眩”、“无虚不作眩”的说法。在临床上,中医根据患者眩晕的类型可对其进行辨证施治。通过内调外理,在减轻疾病痛苦的同时,对患者身体内的毒素进行清除,以达到标本兼治,同时改善患者微循环和内脏器功能,调理脑部代谢功能,以求达到杜绝复发的目的。
?
?
眩晕的类型及辨证施治
?
1.风火上扰型眩晕:此种类型的眩晕多因患者平素阳盛火旺或虚阳上亢,或因恼怒郁闷,气郁化火,耗伤肝阴,引起风阳内动、风火上扰而发病。风火上扰型眩晕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:头晕涨痛,烦躁易怒,面赤耳鸣,多梦少寐,口干口苦,舌红苔黄,脉弦数。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清火息风、平肝潜阳。中老年人若眩晕较重,应警惕是否为中风的前兆,并应对病情进行监测。
?
2.痰浊中阻型眩晕:此种类型的眩晕多由于患者饮食不节,损伤脾胃,脾失健运,使水谷运化失常,湿聚而生痰,痰阻中焦使清阳不升、浊阴不降而发病。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:头晕头重,胸膈满闷,恶心呕吐,不思饮食,肢体沉重,舌苔白腻,脉濡滑。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祛痰化湿。若患者出现痰郁化热的症状,如头目涨痛,口苦心烦,苔黄腻,脉滑数时,应使用清热化痰的药物。
?
3.阴虚阳亢型眩晕:此种类型的眩晕多因患者平素肾阴不足,或热病久病伤阴,导致阴津不足,水不涵木,以至肝阳上亢而发病。阴虚阳亢型眩晕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:头晕目涩,心烦失眠,多梦,面赤,耳鸣,盗汗,手足心热,口干,舌红少苔,脉细数或细弦。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滋阴平肝。
?
4.心脾血虚型眩晕:此类眩晕患者多因思虑太过,伤及心脾,耗损气血,或因大病、大失血之后,引起气血不足而发病。心脾血虚型眩晕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:头晕眼花,劳累后加重,心悸神疲,气短乏力,失眠,纳少,面色无华,唇舌色淡,脉细弱。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补气血、益心脾。
?
5.中气不足型眩晕:此种类型的眩晕多由于患者过度劳累,元气受伤,或由于平素脾胃虚弱,中气不足而发病。中气不足型眩晕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:头晕乏力,气短喜卧,劳累后加重,倦怠懒言,自汗,面色苍白无华,纳呆便溏,舌淡苔白,脉细弱。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补中益气。
?
6.肾精亏虚型眩晕:此种类型的眩晕多由于患者先天肾气不足或年老后肾气衰弱,或因房事过度,肾精亏耗而发病。肾精亏虚型眩晕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:头晕耳鸣,精神萎靡,记忆力减退,腰膝酸软,眼花,遗精,阳痿,舌瘦淡红,脉沉细。治疗此种类型的眩晕宜补肾填精。
?
总之,眩晕一症,属虚症者多,实症者少,患者在治疗前应及时排除神经系统病变。再者,头部外伤往往会有眩晕的后遗症,在对这样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以活血化瘀为主。另外,眩晕患者在治疗期间,要注意饮食调理,宜食清淡、新鲜的食物,忌食肥甘辛辣之品;居室环境要安静、舒适,室内的光线要柔和,同时,要保持良好的心态,保证充足的睡眠。
?
?
早上出门看天气、打车、地铁公交上刷朋友圈、拍照、信息查询、浏览新闻、炒股、理财、订机票火车票……手机现在是无处不在。
?
加之空气污染、干燥,城市里的年轻人还喜欢玩玩电游,喜欢熬夜。干眼症已经成为眼科第一大疾病。
眼干是一种症状,也就是眼睛干涩感,一部分眼干是一时性的,大多是由于用眼过度引起的视疲劳所致,治疗视疲劳可以到药店购买滴眼液使用,适当休息就可以恢复。
?
然而干眼症在医学上并不是症状,而是一种疾病。干眼症指由于泪液分泌减少或蒸发增强,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,并伴有眼部不适和眼表组织病变。
?
干眼症越来越受到关注,目前世界范围内干眼症发病率大约在5.5%--33.7%不等。在美国女性和男性干眼症的发病率分别为17%和11.1%。
?
根据我国现有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,干眼症在我国的发病率与亚洲其他国家类似,较美国及欧洲高,其发生率约在21%--30%。
?
更重要的是,有些干眼症继发于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病,倘若不加以治疗任其发展甚至会造成失明。
?
?
生活中哪些因素会引发干眼症?
?
在人的眼表面有一层泪液,人们眨眼时泪液随之均匀分布在眼球的表现,清洗眼结膜、角膜上的灰尘,以保持眼睛明亮。
?
一般人们的泪液分泌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减少,所以老年人中干眼病的发病率较高。
?
其他可引发干眼症的因素相当多,包括:
?
1.不良的用眼习惯,其中主要的是看手机电脑屏幕时间过长,导致眼泪过度蒸发;
?
2.?生活工作压力大,甚至焦虑可以通过激素水平的改变影响到眼泪分泌;
?
3.?空气污染干燥,或者在空调房里呆的时间过长,导致泪液蒸发;
?
4.?更年期妇女,本身眼泪分泌数量下降,部分人还有时不时睡不着的情况。
?
5.?青光眼的患者,长期滴用抗青光眼药物可以干扰眼部正常的生态环境,导致泪液减少、局部炎症等。
?
这些原因都可以导致眼泪蒸发过多,或者眼泪分泌减少,导致干眼症。
?
?
干眼症有哪些症状?
干眼症状主要表现为眼睛有干涩,异物感、烧灼感、眼痒、眼红、视疲劳,眼分泌物多,畏光、流泪和视力减退。其他症状还有头痛、烦燥、疲劳、注意力难以集中。
?
在检查时可以看到有眼结膜充血,睑缘炎,角膜上皮糜烂,粘液卷丝形成,严重时会发生角膜软化,溃疡穿孔。
如何治疗干眼症?如何治疗干眼症?
1、养成适时眨眼习惯。眼睛不要长时间盯着一个方向看,适时眨眼,适当休息,每隔一小时至少让眼睛休息10分钟。?
???
2、多食蔬菜和水果,同时增加维生素A、B1、C、E的摄入。为预防角膜干燥、眼干涩、视力下降、甚至出现夜盲等,电脑操作者应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,如豆制品、鱼、牛奶、核桃、青菜、大白菜、空心菜、西红柿及新鲜水果等。
?
3、为了避免荧光屏反光或不清晰,电脑不应放置在窗户的对面或背面,环境照明要柔和,如果操作者身后有窗户应拉上窗帘,避免亮光直接照射到屏幕上反射出明亮的影像造成眼部的疲劳。
????
4、适当补充角膜营养液。可以选择不含防腐剂或仅含微量无毒性保护剂的人工泪液。
?
5、进行眼保健操。通过自我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和皮肤肌肉,增加眼窝内血液循环,改善神经营养,能消除大脑和眼球内过度充血,达到消除眼疲劳的目的。
?
需要特别提醒,如怀疑自己有干眼症,应尽快到医疗检查,明确诊断后在医生指导下用药,不可盲目自选药物使用。
类风湿关节炎
类风湿关节炎
一、概述
类风湿关节炎(RA)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、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。其特征是手、足小关节的多关节、对称性、侵袭性关节炎症,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,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。
二、病因
RA的发病可能与遗传、感染、性激素等有关。RA关节炎的病理主要有滑膜衬里细胞增生、间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,以及微血管的新生、血管翳的形成及软骨和骨组织的破坏等。
三、临床表现
1.好发人群
女性好发,发病率为男性的2~3倍。可发生于任何年龄,高发年龄为40~60岁。
2.症状体征
可伴有体重减轻、低热及疲乏感等全身症状。
(1)晨僵 早晨起床时关节活动不灵活的主观感觉,它是关节炎症的一种非特异表现,其持续时间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成正比。
(2)关节受累的表现 ①多关节受累 呈对称性多关节炎(常≥5个关节)。易受累的关节有手、足、腕、踝及颞颌关节等,其他还可有肘、肩、颈椎、髋、膝关节等。②关节畸形 手的畸形有梭形肿胀、尺侧偏斜、天鹅颈样畸形、钮孔花样畸形等。足的畸形有跖骨头向下半脱位引起的仰趾畸形、外翻畸形、跖趾关节半脱位、弯曲呈锤状趾及足外翻畸形。③其他 可有正中神经/胫后神经受压引起的腕管∕跗管综合征,膝关节腔积液挤入关节后侧形成腘窝囊肿(Baker囊肿),颈椎受累(第2、3颈椎多见)可有颈部疼痛、颈部无力及难以保持其正常位置,寰枢关节半脱位,相应有脊髓受压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。
(3)关节外表现 ①一般表现 可有发热、类风湿结节(属于机化的肉芽肿,与高滴度RF、严重的关节破坏及RA活动有关,好发于肘部、关节鹰嘴突、骶部等关节隆突部及经常受压处)、类风湿血管炎(主要累及小动脉的坏死性小动脉炎,可表现为指、趾端坏死、皮肤溃疡、外周神经病变等)及淋巴结肿大。②心脏受累 可有心包炎、心包积液、心外膜、心肌及瓣膜的结节、心肌炎、冠状动脉炎、主动脉炎、传导障碍,慢性心内膜炎及心瓣膜纤维化等表现。③呼吸系统受累 可有胸膜炎、胸腔积液、肺动脉炎、间质性肺疾病、结节性肺病等。④肾脏表现 主要有原发性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性肾炎、肾脏淀粉样变和继发于药物治疗(金制剂、青霉胺及NSAIDs)的肾损害。⑤神经系统 除周围神经受压的症状外,还可诱发神经疾病、脊髓病、外周神经病、继发于血管炎的缺血性神经病、肌肥大及药物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。⑥贫血 是RA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,属于慢性疾病性贫血,常为轻至中度。⑦消化系统 可因RA血管炎、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所致。⑧眼 幼年患者可有葡萄膜炎,成人可有巩膜炎,可能由血管炎所致。还可有干燥性结膜角膜炎、巩膜软化、巩膜软化穿孔、角膜溶解。
(4)Felty综合征 1%的RA患者可有脾大、中性粒细胞减少(及血小板减少、红细胞计数减少),常有严重的关节病变、高滴度的RF及ANA阳性,属于一种严重型RA。
(5)缓解性血清阴性、对称性滑膜炎 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(RS3PE)男性多见,常于55岁以后发病,呈急性发病,有对称性腕关节、屈肌腱鞘及手小关节的炎症,手背可有凹陷性水肿。晨僵时间长(0.5~1天),但RF阴性,X线多没有骨破坏。有56%的患者为HLA-B7阳性。治疗上对单用NSAIDs药物反应差,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疗效显著。常于1年后自发缓解,预后好。
(6)成人Still病(AOSD) 以高热、关节炎、皮疹等的急性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的一种少见的RA类型。因临床表现类似于全身起病型幼年类风湿关节炎(Still病)而得名。部分患者经过数次发作转变为典型的RA。
(7)老年发病的RA 常>65岁起病,性别差异小,多呈急性发病,发展较快(部分以OA为最初表现,几年后出现典型的RA表现)。以手足水肿、腕管和跗管综合征及多肌痛为突出表现,晨僵明显,60%~70%RF阳性,但滴度多较低。X线以骨质疏松为主,很少侵袭性改变。患者常因心血管、感染及肾功能受损等合并症而死亡。选用NSAIDs要慎重,可应用小剂量激素,对慢作用抗风湿药(SAARD)反应较好。
四、检查
1.实验室检查
(1)一般检查 血、尿常规、血沉、C-反应蛋白、生化(肝、肾功能,A/G)、免疫球蛋白、蛋白电泳、补体等。
(2)自身抗体 类风湿因子(RF-IgM)、抗环状瓜氨酸(CCP)抗体、类风湿因子IgG及IgA、抗核周因子、抗角蛋白抗体,以及抗核抗体、抗ENA抗体等。
(3)遗传标记 HLA-DR4及HLA-DR1亚型。
2..影像学检查
(1)X线片 关节X线片可见软组织肿胀、骨质疏松及病情进展后的关节面囊性变、侵袭性骨破坏、关节面模糊、关节间隙狭窄、关节融合及脱位。X线分期:①Ⅰ期 正常或骨质疏松;②Ⅱ期 骨质疏松,有轻度关节面下骨质侵袭或破坏,关节间隙轻度狭窄;③Ⅲ期 关节面下明显的骨质侵袭和破坏,关节间隙明显狭窄,关节半脱位畸形;④Ⅳ期 上述改变合并有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。胸部X线片可见肺间质病变、胸腔积液等。
(2)CT检查 胸部CT可进一步提示肺部病变,尤其高分辨CT对肺间质病变更敏感。
(3)MRI检查 手关节及腕关节的MRI检查可提示早期的滑膜炎病变,对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早期关节破坏很有帮助。
(4)超声 关节超声是简易的无创性检查,对于滑膜炎、关节积液以及关节破坏有鉴别意义。研究认为其与MRI有较好的一致性。
3.特殊检查
(1)关节穿刺术 对于有关节腔积液的关节,关节液的检查包括:关节液培养、类风湿因子检测、抗CCP抗体检测、抗核抗体等,并做偏振光检测鉴别痛风的尿酸盐结晶。
(2)关节镜及关节滑膜活检 对RA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价值,对于单关节难治性的RA有辅助的治疗作用。
五、诊断
1.RA的诊断标准、分期、功能及活动性的判断。
(1)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RA分类标准如下 ≥4条可以确诊RA。①晨僵至少1小时(≥6周)。②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受累(≥6周)。③手关节(腕、MCP或PIP关节)受累(≥6周)。④对称性关节炎(≥6周)。⑤有类风湿皮下结节。⑥X线片改变。⑦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(滴度>1:32)。
(2)病情分期 ①早期 有滑膜炎,无软骨破坏。②中期 介于上、下间(有炎症、关节破坏、关节外表现)。③晚期 已有关节结构破坏,无进行性滑膜炎。
(3)关节功能分级 ①Ⅰ级 功能状态完好,能完成平常任务无碍(能自由活动)。②Ⅱ级 能从事正常活动,但有1个或多个关节活动受限或不适(中度受限)。③Ⅲ级 只能胜任一般职业性任务或自理生活中的一部分(显著受限)。④Ⅳ级 大部分或完全丧失活动能力,需要长期卧床或依赖轮椅,很少或不能生活自理(卧床或轮椅)。
(4)活动性指标有 ①关节疼痛≥4个。②晨僵>30分钟。③ESR≥30mm/h。④CRP增高。⑤血小板(PLT)增高。⑥贫血。⑦RF(+)1:20以上。⑧有关节外表现(发热、贫血、血管炎等)。
2.2010年ACR/EULAR关于RA新的分类标准。
2010年ACR/EULAR关于RA新的分类标准 |
|
关节受累 |
血清学(至少需要1条) |
1个大关节 |
RF和ACPA均阴性 |
2~10个大关节 |
RF和/或ACPA低滴度阳性 |
1~3个小关节(伴或不伴大关节受累) |
RF和/或ACPA高滴度阳性 |
4~10个小关节(伴或不伴大关节受累) |
|
>10个关节(至少一个小关节受累) |
|
急性时相反应物(至少需要1条) |
症状持续时间 |
CRP和ESR正常 |
<6周 |
CRP或ESR异常 |
≥6周 |
六、鉴别诊断
1.骨关节炎
多见于中、老年人,起病过程大多缓慢。手、膝、髋及脊柱关节易受累,而掌指、腕及其他关节较少受累。病情通常随活动而加重或因休息而减轻。晨僵时间多小于半小时。双手受累时查体可见Heberden和Bouchard结节,膝关节可触及摩擦感。不伴有皮下结节及血管炎等关节外表现。类风湿因子多为阴性,少数老年患者可有低滴度阳性。
2.银屑病关节炎
银屑病关节炎的多关节炎型和类风湿关节炎很相似。但本病患者有特征性银屑疹或指甲病变,或伴有银屑病家族史。常累及远端指间关节,早期多为非对称性分布,血清类风湿因子等抗体为阴性。
3.强直性脊柱炎
本病以青年男性多发,以中轴关节如骶髂及脊柱关节受累为主,虽有外周关节病变,但多表现为下肢大关节,为非对称性的肿胀和疼痛,并常伴有棘突、大转子、跟腱、脊肋关节等肌腱和韧带附着点疼痛。关节外表现多为虹膜睫状体炎、心脏传导阻滞障碍及主动脉瓣闭锁不全等。X线片可见骶髂关节侵袭、破坏或融合,患者类风湿因子阴性,并且多为HLA-B27抗原阳性。本病有更为明显的家族发病倾向。
4.系统性红斑狼疮
本病患者在病程早期可出现双手或腕关节的关节炎表现,但患者常伴有发热、疲乏、口腔溃疡、皮疹、血细胞减少、蛋白尿或抗核抗体阳性等狼疮特异性、多系统表现,而关节炎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程度轻,不出现关节畸形。实验室检查可发现多种自身抗体。
5.反应性关节炎
本病起病急,发病前常有肠道或泌尿道感染史。以大关节(尤其下肢关节)非对称性受累为主,一般无对称性手指近端指间关节、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。可伴有眼炎、尿道炎、龟头炎及发热等,HLA-B27可呈阳性而类风湿因子阴性,患者可出现非对称性骶髂关节炎的X线改变。
七、治疗
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关节炎症反应,抑制病变发展及不可逆骨质破坏,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,最终达到病情完全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的目标。
治疗原则包括患者教育、早期治疗、联合用药、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功能锻炼。
1.患者教育
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,树立信心和耐心,能够与医生配合治疗。
2.一般治疗
关节肿痛明显者应强调休息及关节制动,而在关节肿痛缓解后应注意早期开始关节的功能锻炼僵直。此外,理疗、外用药等辅助治疗可快速缓解关节症状。
3.药物治疗
方案应个体化,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类抗炎药、慢作用抗风湿药、免疫抑制剂、免疫和生物制剂及植物药等。
(1)非甾类抗炎药 有抗炎、止痛、解热作用,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最为常用的药物,适用于活动期等各个时期的患者。常用的药物包括双氯芬酸、萘丁美酮、美洛昔康、塞来昔布等。
(2)抗风湿药(DMARDs) 又被称为二线药物或慢作用抗风湿药物。常用的有甲氨蝶呤,口服或静注;柳氮磺吡啶,从小剂量开始,逐渐递增,以及羟氯喹、来氟米特、环孢素、金诺芬、白芍总苷等。
(3)云克 即锝[99Tc]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,是一种非激发状态的同位素,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缓解症状的起效快,不良反应较小。静脉用药,10天为一疗程。
(4)糖皮质激素 激素不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。但在下述四种情况可选用激素:①伴随类风湿血管炎 包括多发性单神经炎、类风湿肺及浆膜炎、虹膜炎等。②过渡治疗 在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,可用小量激素快速缓解病情,一旦病情控制,应首先减少或缓慢停用激素。③经正规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加用小剂量激素。④局部应用 如关节腔内注射可有效缓解关节的炎症。总原则为短期小剂量(10mg/d以下)应用。
(5)生物制剂 目前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上,已经有几种生物制剂被批准上市,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,尤其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几种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:①Infliximab也称TNF-α嵌合性单克隆抗体。临床试验已证明对甲氨蝶呤等治疗无效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Infliximab可取得满意疗效。近年来强调早期应用的效果更好。用法静点,每间隔4周重复1次,通常使用3~6次为1个疗程。需与MTX联合应用,抑制抗抗体的产生。②Etanercept人重组TNF受体p75和IgG Fc段的融合蛋白。Etanercept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AS疗效肯定,耐受性好。目前国内有恩利及益塞普两种商品剂型。③阿达木单抗(修美乐)时针对TNF-的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,不易诱导抗抗体的产生。④抗B细胞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。⑤抗CD20单抗Rituximab(美罗华)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。Rituximab也可与环磷酰胺或甲氨蝶呤联合用药。
(6)植物药 目前,已有多种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植物药,如雷公藤、白芍总甙、青藤碱等。部分药物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疗效,但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。
4.免疫净化
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中常有高滴度自身抗体、大量循环免疫复合物,高免疫球蛋白等,因此,除药物治疗外,可选用免疫净化疗法,可快速去除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和过高的免疫球蛋白、自身抗体等。如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过多,还可采用单个核细胞清除疗法,从而改善T,B细胞及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,降低血液黏滞度,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,同时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。目前常用的免疫净化疗法包括血浆置换、免疫吸附和淋巴细胞/单核细胞去除术。被置换的病理性成分可以是淋巴细胞、粒细胞、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等。应用此方法时需配合药物治疗。
5.功能锻炼
必须强调,功能锻炼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及维持的重要方法。一般说来,在关节肿痛明显的急性期,应适当限制关节活动。但是,一旦肿痛改善,应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进行功能活动。对无明显关节肿痛,但伴有可逆性关节活动受限者,应鼓励其进行正规的功能锻炼。在有条件的医院,应在风湿病专科及康复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。
6.外科治疗
经内科治疗不能控制及严重关节功能障碍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,外科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。外科治疗的范围从腕管综合征的松解术、肌腱撕裂后修补术至滑膜切除及关节置换术。
八、预后
近十年来,随着慢作用抗风湿药的早期联合应用,对关节外病变的治疗以及新疗法的不断出现,使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已有明显改善。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情可得到很好的控制,甚至完全缓解。研究发现,根据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第一年的临床特点可大致判断其预后,某些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对病情估计及指导用药很有意义。此外,患者的受教育程度也与预后有关。提示类风湿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较差的因素包括:关节持续性肿胀、高滴度抗体、HLA-DR4/DR1阳性、伴发贫血、类风湿结节、血管炎、神经病变或其他关节外表现者。
类风湿关节炎在晚期、重症或长期卧床患者,因合并感染,消化道出血,心、肺或肾病变等可危机患者生命。
页面版权归盘锦金禾医院所有 辽ICP备18013751号-1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锦州